1929—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,引起了爱尔兰阶级斗争急剧尖锐化。在20年代成立的革命工人团体的活动积极起来,科斯格雷夫政府加强了恐怖统治,1931年10月,有12个进步组织被宣布为非法,从而造成了人民的普遍不满。1932年的选举中,科斯格雷夫下台,以德·凡勒拉为首的自由党组阁。德·凡勒拉上台之后,采用扩大社会服务、降低公务人员的高薪,特别是不再向英国政府上交土地年金等措施来对付经济危机。这导致了一场爱尔兰与英国的关税战。英国对爱尔兰进口的牲畜和农产品征课关税,爱尔兰也对英国的煤和其他进口物课以类似的惩罚性关税。这场关税战为爱尔兰争取政治经济的独立创造了有利条件。 1937年爱尔兰议会通过新宪法,宣布爱尔兰“自由邦”为独立共和国,但仍留在英联邦内,英国保有批准爱尔兰外交使节和爱方兰所签订的国际条约的权力。1938年爱尔兰举行第一届总统迭举,爱尔兰文化复苏运动的领导人道格拉斯,海德当选第一任箱统。1938年4月25日英国与爱尔兰签订了三项协定,规定:撤陈英国对北爱尔兰以外的其他爱尔兰海军基地的占领;1938年11月31日之前把英国海军部在贝雷黑文湾的财产和权利以及贝簇黑文湾、科克湾和斯威利湾的港口防务全部移交给爱尔兰;爱尔全除了另付1925年答应下来的赔偿英国财产损失以外,必须右1938年12月以前付给英国政府1,000万英镑,英国则取消对爱尔兰进口货物征收的附加税。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,爱尔兰宣布中立。由于在战争岁月里爱尔兰向英国供应食物和其他物资,因而在战后其经济出现了繁荣的景象。1947年举行的选举中,连续执政15年的德·凡勒拉下台,肖恩·麦克布赖德组建新政府。在1948年12月,爱尔兰议会通过《爱尔兰共和国法案》,宣布脱离英联邦而成为完全独立国家。 |